新型服务贸易中欧体育(精选5篇贸易公司)
发布时间 : 2023-07-21 11:34:43一个立体式的国际服务贸易创新局面可以概括为以观念创新为基础、以格局创新为突破、以制度创新为实质,通过形式创新、政策创新、构成创新和工具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等具体体现的包括服务贸易各个方面、贯穿其全过程的创新。
观念创新。辩证法认为,正确的思想可以促进事物的良性发展,同样,错误的思想也可以阻碍事物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对国际服务贸易有一个正确地认识,我们应该把开展国际服务贸易看成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方面,客观地估价它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实际作用,把服务贸易发展与货物贸易发展的协调作为发展服务贸易的原则,视服务贸易为处理国家关系的越来越重要的外交手段。
格局创新。当今区域集团化和经济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原来以政治联盟为基础的服务贸易联盟逐渐被以地缘经济为特征的服务贸易集团所取代,服务贸易集团化格局基本确立。发展我国的对外服务贸易必须建立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比如1998年在上海成立的我国首家国际服务贸易企业集团――东浩集团就走出了一条以规模取胜的道路。
制度创新。拥有更强约束性和更高运转效能的WTO《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逐步取代了国家间旧有的服务贸易常规,使得任何一个国家在发展对外服务贸易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统一的规则。作为已经成为WTO一员的中国,要大力发展服务贸易自然要在与国际规则相符的制度规定基础之上,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国力的服务贸易规章制度,克服长期“制度性垄断”带来的弊端,在制度上给予创新。
形式创新。市场经济鼓励多种经营方式,在现今我国各行各业放活经营机制的大背景下,我国发展服务贸易也不应该拘泥于旧有形式,应鼓励和支持多种形式的经营,国有独资、股份合作、中外合资、公私合营包括民营等企业,都可以在服务贸易市场上找到自身的合适位置和发展机会,参与国际服务贸易的市场竞争,依法有序地经营和拓展服务贸易,以促进我国服务贸易更快发展。
政策创新。面对当今自由贸易政策抬头、保护主义相对退入低潮的国际大环境,中国必须加快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在贸易政策的制定上要以贸易自由化为主,同时在个别政策上给予适当保护,使之趋向于和其他经济政策甚至外交政策更大程度的“融合”。另外,面对区域集团化的愈演愈烈,区域内“共同贸易政策”开始形成,中国要想在各集团内追求贸易利益的最大化,服务贸易在发展政策上就必须在诸多区域政策中寻找结合点。
构成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国际服务贸易在构成上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内容在比例结构上出现了重大调整,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的比重相对于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正在快速上升,整个服务贸易结构趋于优化,然而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构成上似乎没有优势可言,大力发展知识型服务贸易是当务之急,但也不能急于求成。我们应该将知识、技术等高等要素更多地投向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的发展中,利用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在我国的发展优势带动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发展,使整个服务贸易构成在形式上虽然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但实质内容上知识、技术密集型已逐步扩大。
工具创新中欧体育。知识、技术成为当代推动服务贸易发展的“引擎”,现代通讯技术为服务贸易提供了新的信息工具和交流方式,国际服务贸易惯例、规则的革新更科学地规范了国际服务贸易的全过程,我们应该利用这种种的工具创新推动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向更高层次发展,越来越多地融入全球服务贸易的发展中。
服务产业结构创新。在新的形势下我国发展服务贸易,创新是根本出路, 当前我们一方面应进一步发展自然和劳动资源占优势的服务业,另一方面还应积极开拓技术、知识型占优势的新兴服务业。应重点发展知识型服务业、海运、旅游、国际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等服务业。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从全球范围来看,知识型服务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之一,面临西方发达国家知识型服务贸易发展的强劲势头,中国政府也越来越多地关注知识型服务贸易的发展。我国是海运大国,现从事国际海运的企业有310多家,发展国际航运服务业会有很大潜力。进入90年代,我国国际旅游业发展迅速, 2002年我国旅游外汇收入突破204亿美元大关,现今我们应进一步加强景区的基础设施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管理和服务质量,使我国由旅游资源大国成为亚洲旅游大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对外工程承包服务从零开始,由最初的4家公司发展到现在的1400多家,其中30家已进入全球最大的225家国际承包商行列,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同时也需要不断的突破。
体制创新。由于我国正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又面对世界经济从工业型向知识型过渡,我国的许多体制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于服务贸易的体制改革而言,必须尽快建立和完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其一,应加强服务贸易的宏观管理,外经贸部作为国家管理对外贸易的最高行政机关,应与国家计委一起制定我国对外经贸的发展战略以及方针政策,参与制定对外贸易的法律法规,协调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贸易关系;其二,建立国际服务贸易管理委员会,负责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规划、立法、对外谈判和政策协调等事宜;其三,组建服务业咨询专家委员会,将其作为企业与政府沟通的桥梁,真正起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作用;其四,应采取有效措施优化服务贸易企业组织机构,改善其经营机制,组建一批以服务出口为主的大型企业集团,积极开拓国际服务市场,广泛加强国际合作。
我国走上WTO的舞台,进出口等国际贸易的概念越来越走进人们的生活,旅游、运输、银行、建筑、通信、金融、保险、网络等全球服务贸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服务贸易成为国际间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一方面服务贸易逐渐发展成为各国经济的重要产业,带动了各个国家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另一方面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无论是从规模还是结构上都逐步强大,为解决人力资源问题提供了非常有效的途径,大范围的就业问题给政府与企业都减轻了压力,同时也给就业者带来了经济收益。
影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至关重要的两种生产要素是服务业自身的发展水平和人力资本。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也就是发展服务贸易的初级生产要素基础。服务贸易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服务业外向化的过程。只有本国服务业强大,才能有力地支持服务的出口能力。而目前在发达国家,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将有效地支撑了本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另外,人力资本对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的重要作用在于服务业本身的特殊性。对于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现代化新型服务行业来说,其服务的生产具有非物质化的特点,需要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较为新颖的创新意识,专业的知识和教育背景就成为此时最重要的投入要素。
波特认为,国内需求,包括国内需求的结构、市场大小和成长速度、需求的质量、需求的国际化的程度等各个方面,国内需求是产业冲刺的动力。一国产业是以本国的需求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生产的有效组织方式,它是影响产业是否具有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的表现,包括纵向的支持(企业的上游产业在设备、零部件等方面的支持)和横向的支持(相似的企业在生产合作、信息共享等方面的支持),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能够形成竞争优势网络。没有相关和辅助产业的发展,优势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无法形成。他们之间是休戚与共的协调互助关系。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服务贸易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全球服务贸易总额增长迅猛,期间增长了7.9倍,服务贸易总额占全球贸易总额的份额在27年间上升6.8%。增长虽然不是很多,这是因为货物贸易增长同期也很快,但是却可以说明,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在的分量越来越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务贸易虽然发展迅速,但总体水平不高,整个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相对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中国服务贸易占世界服务贸易的份额都是相当低的,其进出口份额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份额分别为美国的10%和16%,中国服务贸易与商品贸易没有同步发展,服务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低,整个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服务贸易总体水平约了商品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服务贸易不仅总体水平低,整体竞争力差,而且出口结构不合理。
树立服务贸易发展的新观念,扩大服务贸易领域的开放程度,优化服务产业结构升级,提高服务产品和服务质量,顺应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新形势。首先,要大力发展我国服务业,调整我国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发展战略,引导服务业在各领域的发展,深化服务业的产业结构划分,利用新型技术不断改变传统服务业发展的模式,使我国服务业向着经济高效运行的生产型、技术型、中介型的现代化信息服务产业发展。第二,国家要鼓励中小城市和西部地区的服务贸易产业的发展,一方面要开放国内服务贸易市场,对有制约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等做出调整,减少服务贸易发展的制约因素。例如:要加快发展农村的服务产业,结合农民自身生活的条件,发展适合于农村发展的服务贸易产业,为农民带来经济效益。第三,关注服务外包,品牌战略等新型服务贸易形势,服务外包和技术外包,品牌战略等新型服务贸易逐渐成为现代服务贸易的重要形式。因此我国要加快转变对传统服务贸易的依赖程度,大力发展品牌战略,关注服务外包等新型服务贸易,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现代化进程。
健全我国服务贸易管理体系,实现服务贸易机构管理合理化、规范化,是提高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组织保证。首先,建立服务贸易的主管部门,分级管理,合理划分权限,妥善处理中央和地方、上级和下级的关系,改变权力过度集中于商务部的局限形势。整体协调服务贸易的发展,整合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使政府的管理更加有效。其次,要健全执行、监督机构、加强市场经济信息的反馈力度,确定国家重点扶持的服务贸易项目,对服务贸易给予有效的指导和扶持。另外,对我国不同区域的服务贸易进行分层次管理,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服务贸易管理体系。
由业务流程外包(BPO)和信息技术外包(ITO)组成的服务外包逐渐成为服务贸易的重要形式。发达国家是主要服务外包输出地,如美国、欧盟、日本为世界三大软件外包发包方,而发展中国家是主要服务外包承接地,印度承接了全球65%的软件外包业务和46%的其他服务外包业务,成为全球最大的提供服务外包的国家。我国在这一领域发展滞后,政府应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参与国际服务外包,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以服务外包作为扩大服务出口的突破点,使我国成为服务外包的重要基地中欧体育。尤其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企业更应危中寻机,大力发展软件服务外包业务。
经济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离不开资源资本、更离不开人才。因此,当今服务贸易发展转型时期,需要尽快发展培养服务贸易的人才,加强服务贸易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掌握国际服务贸易的政策形势,为提高我国服务贸易进一步发展积蓄后备力量。
[1]刘明.中国企业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策略研究[J].经济与管理,2006(9).
服务业国际转移主要包括三种方式:一是项目外包,即跨国企业将非核心辅助型业务委托给国外其他公司,类似于制造业项目外包中的贴牌生产或委托生产。二是跨国公司业务离岸化,即跨国公司将一部分服务业务转移到低成本国家,以降低服务产品生产成本,扩大在东道国市场上的规模。三是跨国公司为了实现全球或区域发展战略将与发展战略相关的服务项目转移到新兴市场国家,为其在东道国市场生产和贸易服务。
目前,国际服务业转移已涉及软件、电信、金融、管理咨询、芯片、生物信息等多个行业,涵盖产品设计、财务分析、交易处理、呼叫中心、IT技术保障、办公后台支持和网页维护等多种服务类型,转移的工作岗位动辄成千上万,单位业务金额则数以亿美元计。国际服务贸易规模已经从1980年的3600亿美元扩大到2004年的2.1万亿美元,占全球贸易总额的19%。因此,抓住和扩大我国加入WTO后的机遇,承接跨国公司服务产业转移,加快发展广州国际服务贸易,是广州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提高广州现代化中心城市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
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广东分局提供的资料显示,2004年广州市非贸易结汇收入为67.81亿美元,同比增长35.63%, 非贸易结汇支出33.76亿美元,实现顺差34.05亿美元,同比增长18.81%。非贸易结构中,除利润、利息和税款收入等项目外,主要是国际服务贸易发生了结汇。从结构上看,广州国际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运输、旅游、房地产建筑、对外工程承包和国际劳务输出等劳动密集型服务领域,而金融、保险、咨询、邮电通信等技术、资金、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发展则相对滞后。此外,专利权使用费和特许费,教育、医疗、保健等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逆差较大,发展空间有待进一步拓展。
近年来,广州在推动货物贸易发展的同时,也开始注重发展服务贸易,并积极吸引跨国公司投资服务业,承接国际服务业外包,大力发展出口型服务业,以此推动贸易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
一是加强服务业招商引资的力度,加快服务业发展速度。主要是把金融、商贸、物流、会展、酒店、旅游和中介咨询等现代服务业作为广州吸收外资的重点,积极促进和引导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医疗保健等新兴服务业的外资进入;结合珠江新城和各区CBD的建设,吸引世界知名的商贸、物流、分销和零售、会展、旅游、金融机构等相关企业以及地区性总部进驻;结合新机场、新港口、大学城的启用,2010年亚运会申办成功,新火车站与地铁各号线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物流、会展、旅游、环保、城建的对外招商,建造“航空服务圈”、“港口服务圈”和“会展服务圈”。
二是积极承接服务业外包特别是国际项目外包,吸引跨国公司将多个行业和各种服务类型转移到广州安家落户。目前,汇丰银行、渣打银行等一批境外金融机构已将其数据中心和呼叫中心转移至广州。
三是积极推动软件产品出口,利用科技兴贸各种政策杠杆,重点扶持广州科技园、广州软件园、广州科学城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支持软件业产品扩大出口。同时,推进穗港软件合作平台建设,拓展国际软件外包市场,指导和扶持广州软件园区申报国家软件出口基地。近年来,广州软件产品出口发展迅速,2004年实现出口2.7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8.4%。
四是推动海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以市场推介、培育多元化主体、打造信息服务平台为切入点,采用重点推介与广泛参与相结合等方式,推动多领域、高层次的对外经济合作。2004年,广州累计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业务合同额1.31亿美元,同比增长21.51%,完成营业额1.32亿美元,同比增长21.32%。境外投资项目比2003年增长1.2倍,中方合同投资额增长3.3倍。全市外经企业已涵盖建筑、渔业、通讯设备、市政维修、园林建筑、装潢设计等多个行业,形成了全方位、多领域发展的良好格局。
但是,作为市场经济的基础产业和经济国际化的先行产业,广州的国际服务贸易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和面临的问题还比较多,制约了广州对外贸易的全面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发展尚不平衡,结构不够合理。广州国际服务贸易中,运输及港口作业、劳务及工程承包、旅游等为代表的劳动和资源密集产品占有较大比例。知识和技术含量较高的知识产权服务领域却呈现单边进口的逆差态势。
2.知识型服务业吸纳外资能力较低,对服务贸易出口促进作用很弱。近几年来,广州服务业吸收外资的比例仍然很低,特别是知识型生产服务业较少涉及外资。由此,直接导致了广州知识技术型服务贸易出口几乎空白的局面。
3.新型服务产业发展滞后,缺乏必要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新人才。当前,广州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主流意识仍基本停留在商业、运输、劳务输出和房地产等传统型服务业上贸易服务,服务业对新技术的接受和应用能力较弱,通晓国际服务贸易行业经营管理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型高级综合人才严重不足。
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根据入世承诺相继颁布了30多个开放服务贸易领域的法规和规章,涵盖了金融、分销、物流、旅游、建筑等领域。2004年7月1日起实施的《对外贸易法》提前半年兑现了外贸权开放的承诺;6月1日起实施的《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按时兑现了分销的承诺;此外,中国还在银行、保险、旅游等领域提前履行了有关承诺。这些法规政策基本上完善了服务贸易对外开放的法律体系,为外商投资服务业提供了法律规范和政策依据,形成了国内服务贸易全面对外开放的格局,为广州抓住时机加速发展国际服务贸易提供了法规政策指引和宽松的国内环境。
在目前我国国内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平均发展水平还偏低的现实背景下,广州在通过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国际服务贸易方面却有着许多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是广州市委、市政府已经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调整外贸出口结构纳入推进广州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措施的重点内容,广州服务业吸收外资、发展国际服务贸易正当其时;
二是广州经济运行正处在快速上升期,国际服务贸易增长的潜能将得到进一步释放和发挥。同时,城市新型工业化、广东文化大省建设、珠三角经济一体化、区域协调战略等的实施,也将有利于促进广州服务业升级,扩大广州的国际贸易范畴;
三是广州中心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白云新机场、南沙港、琶洲国际会展中心、珠江新城CBD和市内各大型商贸中心网点、众多的星级酒店、正在建设的广州软件园区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国外众多的外经合作平台以及发达的市内外交通体系等,为广州发展现代服务业、拓展国际服务贸易提供了扎实的物质基础。
四是港澳地区服务贸易极为发达,而广州与港澳地区有着天然的地理区位优势和多年来形成的产业纽带关系,这为广州借助港澳平台拓展国际服务贸易领域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五是外商投资广州服务业的领域进一步拓宽,美国联邦快递、英国百安居装饰建材、德国汉莎航空等一大批世界500强的现代服务业企业以及地区性总部已经进驻广州,涉及金融、保险、证券、投资基金、房地产、酒店业、投资性公司、科研和技术服务等许多行业,等等。这些优越条件无疑在促进现代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能更有效地提高广州的城市现代化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对推动广州新―轮的经济发展,加快华南区域性制造业、金融、商贸、会展和物流中心建设步伐乃至打造成为华南区域性国际服务贸易中心有着重要意义。
当前,广州发展国际服务贸易应大力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当前世界现代服务产业转移的机遇,围绕建设成为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目标,结合产业结构调整,贯彻专业化、系列化、国际化原则,不断提高利用现代服务业的质量与水平,增强服务贸易出口的国际竞争力,加快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大力推进广州国际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全面提升广州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水平。
广州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的方向,应从广州服务业现状、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需要三大前提出发,确定今后一段时间全市服务贸易发展的重点。
从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需要来看,广州今后重点培植和拓展的国际服务贸易行业应包括六大领域:一是依托完善的市内外交通运输设施,大力发展国际物流服务;二是以琶洲国际会展中心为主要基地,在进一步完善现有广交会和广州博览会的基础上,积极举办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高层次国际会展活动;三是结合广州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地位的要求, 抓住广州向外资金融机构开放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先机, 发展更多的外资金融、保险、证券、投资基金等机构。四是整合珠江新城CBD和广州各区、县级市大型商贸中心网点,大力发展外向型商贸服务;五是抓紧建成广州软件园区国家软件出口基地,重点扶持广州科技园、广州软件园、广州科学城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开展IT产品出口和承接国际软件外包服务。六是积极帮助有实力、有条件的广州大企业承揽国际工程大项目,鼓励具有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的企业、大型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自营进出口的生产企业、重点设计院所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业务及援外工作。
2.紧扣CEPA契机,大力促进穗港两地服务贸易合作,打造广州扩张全球服务贸易的平台
当前,CEPA服务贸易对香港开放的领域已达到26个,基本涵盖了香港主要的服务业。特别是,通过第二阶段的磋商,CEPA服务贸易领域的开放内容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开放的程度更深,范围更广,条件更加宽松。香港是世界上重要的以现代物流业和金融业为主的服务业中心,澳门则是世界上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中心之一和区域性的商贸服务平台。因此,广州要充分发挥CEPA作用,利用强大的制造业和相当一部分以产业为基础的金融、货物运输、广告、零售、会展、工业设计、中介等诸多现代服务业,强化与港澳的互补合作,共同发展服务贸易,并通过港澳这一重要平台谋求拓展国际服务贸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目前广州现有服务企业“走出去”实力普遍不强、国外建立服务企业能力较弱的前提下,可以大胆尝试走提供境外消费服务路子,即为国内外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人提供通讯、运输、金融、保险等生产型服务以及医疗保健、居住、养老、教育培训、购物送货等生活消费型服务,拓展广州服务贸易范围和规模。此外,要根据我国服务贸易开放的时间进程,积极培育服务贸易经营主体,改变目前服务业经营主体“小、弱、散”的格局。在《WTO服务贸易总协定》允许的前提下,采用类似发展地方外贸公司的扶持政策,为广州服务贸易出口企业提供财政和融资支持,并抓紧构建服务贸易出口企业“孵化器”。
目前,广州的知识产权贸易还处于很脆弱的境地,其贸易进口比例只占到全市贸易进口总额的0.27%,比重微乎其微。对广州服务贸易业自身发展来说,重点是要引进运输、金融、保险贸易公司、计算机数据服务、外观设计、中介服务等方面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逐步引进国外专利技术并进行消化和自主创新,缩短广州本地服务贸易业与国际先进服务贸易业的差距。
推进广州地方业逐步向专业化、系列化、国际化方向发展,不断扩大开放服务业领域,放宽市场准入。采取政策重点鼓励和支持广州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和金融保险、会展、房地产、信息咨询、商贸旅游、国际工程承包等行业进一步发展。同时,重视引导高新技术向传统服务业渗透,改造提升国际服务贸易的基础性产业。在扶持重点的基础上,可根据广州经济发展水平和服务市场发育程度,大力发展新兴的医疗保健、文化教育、体育休闲和环保等服务产业,增强服务业发展的协调性和配套性。同时,围绕市场准入制度、竞争制度和管理制度等三项制度改革中心,进一步加快推进服务业体制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竞争的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广州服务业的经营效率和效益。
目前,广州缺乏国际服务贸易方面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所以,要将人力资本积累政策和措施提高并落实到比高技术产业政策更重要的地位,坚持国际服务业高级人才通过国内外的猎头活动来调剂、大量中层管理人员通过改进整个人才培养机制来解决的做法,促进服务贸易企业在内部建立更基本的人力资本自我积累机制,建立多渠道竞争的人才培养机制,逐步实现由政府、企业、个人(家庭)共同承担国际服务贸易人才培养成本的目的。此外,还可以结合地方高校教育体制改革,把国际服务贸易人才的培养列入广州地方高等院校和社会各种培训结构的教学计划,使发展国际服务贸易业与发展地方高等教育产生互动效应。
目前,服务贸易对世界各国的影响越来越大,并成为各国贸易竞争的新领域和世界经济增长的新亮点。陈宪(2000)认为,货物贸易会带动服务贸易发展,服务贸易特别是生产贸易的发展源于随着货物贸易扩张所引起的服务需求,是货物贸易核心效用的派生效用。陈兆俊(2001)的实证研究表明,广义的要素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之间存在互补关系。邵望予(2005)认为,服务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可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服务业越发展,其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张亮(2006)认为,服务出口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其对GDP增长的贡献大于服务贸易总额的贡献。我国经济发展为服务进口提供了源动力。我国服务贸易与GDP之间由短期偏离向长期均衡调整的速度很快。郑吉昌、夏晴(2005),曲风杰(2007)等认为服务贸易为货物贸易升级和转型创造了条件,后者为前者的发展创造需求。两者存在相互支撑的关系。庄丽娟、陈翠兰(2009)运用脉冲响应函数法与方差分解法,发现我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动态关系。上述研究主要沿用解释货物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来分析服务贸易,并没有具体分析服务贸易的各个部分与货物贸易的关系。为此,笔者将利用1985―2008年的数据,一是分析我国服务贸易的出口现状,二是从总体上研究服务贸易出口与货物出口的关系;三是研究服务贸易各部门对货物出口的影响,由此给出结论和建议。
第一,从总量上看,1985―2008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稳步增长,但规模与同期的货物出口相比水平仍很低,服务贸易出口额与同期货物出口额之比平均为14.86%。1985―1994年间,该比率总体上是上升趋势,而1995―2006年,该比率呈下降趋势,其中有统计口径的变化原因,但也说明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力度不够,明显滞后于货物贸易发展速度。尽管2007、2008年该比率有所回升,但低于平均值。
第二,从结构上看,服务贸易各部门出口发展不合理,旅游服务占的比重比较大。秉承逐年上升的趋势,1985年这一比重为27.58%,1999年竟上升到53.71%,1997―2002年旅游服务出口更是占据了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半壁江山,2002年以后这一比重逐年下降,到2008年只占到27.76%,基本上与1985年持平。而代表技术、资本、知识密集型行业的其他商业贸易出口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从1985年的53.29%下降到2008年的46.13%,这一比重最低时只有32.72%,平均到每个部门不到4%,表明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只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源禀赋密集型部门。而在全球贸易量最大的金融、保险、计算机信息服务等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则处于竞争劣势,服务出口结构不合理,同时也表明我国在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中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选取我国1985―2008年的数据作为样本数据进行图示分析和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数据库的划分方法,将服务贸易分为3个部门,分别为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贸易。其他商业服务贸易部门包括11项,具体为:通讯、建筑、保险、金融、计算机和信息、专有权利使用权和特许费、咨询、广告宣传、电影音像、其他商业服务、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在三部门中,前两个部门代表传统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部门,后一个部门代表新兴的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部门。在变量选取上,GX代表货物出口,TSX代表服务贸易出口,CX为运输服务贸易出口,TX代表旅游服务贸易出口,OX为其他商业服务出口。由于在样本区间内我国的物价变动较大,为减小通货膨胀影响,用历年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1978=100)进行平减处理,考虑到对时间序列数据取对数后易得到平稳序列,且不改变模型的有效性,估计及分析时对各变量取自然对数,分别记为LNGX、LNTSX、LNCX、LNTX、LNOX。
图1反映的是1985―2008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增长率与货物出口增长率比较,可见服务贸易出口与货物出口增长波动较大,其中服务贸易出口还出现了负增长情况。1999年以后,两者都处在稳中有所上升的趋势。为了考察1985―2008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对货物出口的影响,可以建立如下对数模型:LNGX=α+βLNTSX+μ。其中,GX表示货物出口,TSX表示服务贸易出口总额。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最小二乘估计(OLSE)回归,估计的结果:
从统计学上对回归结果进行检验,t值为31.891,显著地不为0,LNTSX 通过了变量的显著性检验;由R2=0.979可知,模型拟合优度较好;由F=1017.023,显著性Sig≈0.000,说明两者线性回归高度显著。从经济学角度看,LNTSX增长一个单位,可带动0.818个单位的LNGX。另外,从R2=0.979可知,LNGX变动的97.9%可以由LNTSX来解释,这表明服务贸易出口对货物出口的促进作用。
从图2中可见,运输和其他商业贸易出口增长波动较大,旅游服务出口增长较为平稳。另外,三部门服务贸易出口增长率曲线在不少年份与货物出口增长率曲线方向一致,表明三部门服务贸易出口对货物出口有比较大影响。由此,对我国1985―2008年的货物出口与运输服务出口、旅游服务出口、其他商业服务出口建立如下对数函数模型:
(1)先对货物出口与三部门的多元回归结果进行统计学检验中欧体育。各变量的系数符号合理,且货物出口与各解释变量的总体线),但由于LNOX的t值太小,只有0.355,未通过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同时,对X1 、X2 、X3进行相关性检验,发现相关系数比较高,分别有0.959、0.976、0.96,说明方程存在较严重的多重共线)对货物出口分别与运输、旅游、其他商业服务三部门服务出口的一元回归结果进行统计学检验。LNCX、LNTX、LNOX的t值分别为15.821、21.111、16.001,3个变量均通过了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另外,货物出口与三部门的回归结果的R2分别为0.919、0.953、0.921,表明模型拟合程度较好。
(3)同样,从经济学意义上分析货物出口分别与三个部门的回归结果:从①式中可见,LNCX变动1个单位,则LNGX变动1.091个单位,且货物出口的91.9%可以由运输来解释;从②式中可见,LNTX变动1%,LNGX变动1.068%,将对货物出口产生95.3%的影响;从③式中可见,LNOX变动1个单位,则LNGX将变动1.229个单位,且货物出口的92.1%可以由其他商业服务出口来解释。综合分析,三部门服务贸易出口对货物出口都有很大的影响。
第一,服务贸易出口对货物出口有显著的推动作用。货物出口的增加有利于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处于顺差地位,因此我国也在着力发展服务贸易出口,以促进货物出口增加,为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提供动力。第二,运输贸易出口、旅游贸易出口、其他商业贸易出口对货物出口分别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其他商业服务出口。从总量上看,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发展滞后于同期国内货物贸易发展水平;从结构上看,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在三部门的分配不合理,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源禀赋型部门,而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服务贸易领域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原因是:服务贸易比较优势明显,新兴服务业的进口依存度大,服务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同时,绝大多数服务贸易行业呈现较强的比较劣势,如专业贸易、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保险等生产;具有微弱比较优势的行业有旅游、通信和其他商业服务等。
为促进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与货物出口的协调发展,笔者建议:第一,改善服务贸易内部结构,大力发展现代生产贸易,充分发挥生产者服务贸易的产业升级效应、竞争效应以及提升货物贸易竞争力效应。在保证海洋运输、旅游服务作为传统服务贸易领域优先发展的同时,将信息技术、金融、保险、咨询等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作为发展现代服务贸易的战略重点。第二,加大服务业人才培养力度,加速企业自主创新。大力培养和引进适应全球化发展的服务业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培养熟悉国际服务贸易的复合型人才,以提高国际服务贸易的市场竞争力。加速服务业企业的自主创新,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业企业,提高服务业研究和基础设施的投入。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服务业竞争,继续开放服务市场,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有序承接国际现代服务业转移,改进外汇与资本流动管理,支持有条件的服务企业到境外投资。第三,培育新兴服务业发展并促其出口。金融、专有权利使用权和特许费等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业代表世界服务贸易发展方向,目前我国新兴服务业发展滞后,但发展潜力较大,因此,我国今后要重点发展此类新兴服务业,并提高其在服务贸易出口中的比重。(责任编辑:郭士琪)
[2] 尹忠明、陈秀进.东盟服务贸易现状和影响因素的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9,(09).
[3] 韩玉军、周亚敏.全球金融危机与中国服务贸易的开放[J].国际贸易,2009,(09).
[4] 韩振国、王玲利.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9,(03).
【论文摘要】在国际服务贸易不断增强的大趋势下,中国服务贸易不论从总量和结构方面都居于弱势地位,本文在基于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1、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提升中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2、推进新兴服务贸易出口,优化服务贸易结构;3、积极培育国内服务外包市场。
服务业跨国转移是当前经济全球化新的显著特征。促进服务业跨国转移的动因主要有:一是生产的国际化带动了服务的国际化。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活动,也需要获得全球化的贸易、金融、通讯、运输等服务,一些发达国家的生产性服务业也出现了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浪潮。二是以it为主导的高新技术在世界服务业中的应用,取得重大突破,从而为服务业国际分工的全面深化打下基础。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服务贸易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服务贸易结构日益向知识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变。全球信息技术革命的不断发展,增强了服务活动及其过程的可贸易性,通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会计、咨询等新兴服务行业不断扩张。世界服务贸易将逐渐由以自然资源或劳动密集型为基础的传统服务贸易,转向以知识技术密集型为基础的现代服务贸易。
20世纪90年代以来,离岸服务外包得到快速发展,服务发包市场仍是传统的美国、欧洲和日本,但接包市场除了澳大利亚、加拿大、爱尔兰和印度等被视为发展最为成熟的离岸ito与bpo接包市场之外,中国、菲律宾、墨西哥以及中东欧地区逐渐参与进来,成为强有力的竞争者。服务外包离岸外移及与其相伴的服务贸易全球化,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之一,并将对全球经济版图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国际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的服务贸易也得到了蓬勃发展。从规模来看,中国的服务贸易总额从1982年的44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1917亿美元,24年间增幅超过43倍,占全球服务贸易的比重从0.6%增长到3.6%。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世界排名由1982年的第28位上升到2006的第8位。从服务贸易增长率看,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年增长率一直保持着领先的增长趋势,不仅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也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2006年中国服务出口年增长率达24%,远高于美国的10%,英国的11%,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仍有较大差距。所占gdp的比重相当低。据世界银行统计,发达国家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一般都在60%以上,而我国2006年仅为39%。
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分析。根据1997-2006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分项目情况统计数据,旅游、运输、其他商业服务一直是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三大主要部门。旅游服务出口比重一直居于首位。其他商业服务出口从1997-2005年一直占服务出口比重的第二位,但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从1997年的31.3%下降到2006年的21.5%,2006年位居第三位。运输服务2006年比重达23%,跃居第二位。此外,咨询业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2006年占比达8.6%。其他服务部门出口比重较低。
服务贸易进口结构分析。根据1997-2006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口分项目情况统计数据,运输、旅游、其他商业服务为中国服务贸易进口的三大主要部门,其中运输服务进口表现为先降后升的趋势,2003年跃居第一位,成为中国服务贸易进口第一大部门,2006年占比达34.3%。旅游服务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自1997年29.3%升至2000年36.6%的高位,又降至2006年的24.2%,为第二大服务进口部门。其他商业服务所占比重在10.7%—21.3%之间波动。值得注意的是保险、咨询、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2006年它们所占比重分别达8.8%、8.4%、6.6%。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第一,无论出口还是进口,中国服务贸易都以传统的旅游、运输等行业作为支撑,其主要属于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资本密集型服务如航空、通讯、建筑以及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如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部门对中国服务贸易的贡献微弱,中国的服务贸易仍以传统的落后方式增长。第二,中国传统服务部门如运输部门的比较优势在逐步减弱。逆差额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随着货物贸易的迅猛发展,运输服务需求量不断增加,中国运输部门尤其是航空运输在质量和价格方面与欧美一些大运输公司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第三,现代服务产品的需求迅速扩大,而中国在这些行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需求,大力发展资本密集型、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不仅是应对国际服务业对中国服务业冲击的需要,也是满足中国服务业发展的需要。
中国服务贸易总体水平落后,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其中,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中国第三产业规模和比重较小,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服务部门、种类和设施尚不健全。为此,必须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稳步推进消费需求结构升级,提高服务消费比重。培育生产者服务市场,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加强产业链的连锁作用,加大相关产业的协调与支持力度,完善交通、文教、能源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推动技术和服务创新,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努力提升中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按照积极推进新兴服务贸易出口与扩大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相结合的原则,重点扩大工程承包、设计咨询、技术转让、金融保险中欧体育、国际运输、教育培训、信息技术、民族文化等服务贸易出口;充分利用外资,利用外资企业在新型服务贸易部门的示范、人员培训和产业前后向关联等途径实现的技术外溢效应,提高我国服务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手段,优化服务贸易结构。
一是要积极稳妥地开放服务市场,放宽对服务贸易领域市场准入的限制,为跨国企业来我国开展服务外包业务创造条件。二是制定鼓励承接服务外包的专门政策措施,进行外包企业认定,仿照给予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政策,为外包企业提供低息信贷,减免企业开展离岸外包的所得税和营业税,对用于提供外包所需的进口设备可以免征关税及进口环节增值税。三是积极推进服务外包商务环境建设。
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