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体育商务部召开“服务贸易与服务业对外开放”发布会
发布时间 : 2023-06-28 10:54:24中欧体育中欧体育1月9日,商务部新闻办公室召开“服务贸易与服务业对外开放”专题新闻发布会。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司长周柳军、外国投资管理司副司长仇光玲、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副主任顾军出席发布会并回答了记者提问。发布会实录如下:
姚坚: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服务贸易与服务业对外开放”专题发布会。我是商务部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姚坚。出席今天专题发布会的还有: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司长周柳军、外国投资管理司副司长仇光玲、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副主任顾军。
2013年我国服务贸易延续较快增长态势,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初步统计,2013年1-11月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达484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4%。预计全年服务进出口总额将超过5200亿美元,同比增幅在11%以上。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规模迅速扩大,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统计始于1982年,最初的进出口总额仅为44亿美元。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服务贸易规模扩张很快,2003年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2007年突破2000亿美元,2008年突破3000亿美元,2012年达4706亿美元,2013年将超过5200亿美元。在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1982年,我国服务贸易的全球占比仅为0.6%,2012年该比例已达到5.6%,居全球第三位。初步预计2013年,我国服务贸易全球排名仍将位居第三。
二是高附加值服务贸易保持快速增长,传统服务贸易稳步发展中欧体育。高附加值服务的快速增长是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显著特征。2013年1-11月,咨询、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分别实现进出口总额565亿美元、191亿美元和192亿美元,同比增幅分别为20%、15.9%和16%。传统服务进出口稳步发展。2013年1-11月,旅游服务延续2012年的快速增长势头,占我国服务贸易总额的36.3%,仍然是我国第一大服务进出口项目;同期运输服务实现小幅增长,占比为24.1%。旅游和运输服务仍为我服务贸易主要逆差来源。
三是我国承接服务外包业务保持快速增长。2013年1-11月,我国共签订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金额831.6亿美元,同比增长60.6%;执行金额533.8亿美元,同比增长37.8%。其中,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合同金额534.1亿美元,同比增长47.8%;执行金额375.5亿美元,同比增长38.3%。其中,知识流程外包(KPO)业务增长迅速。2013年1-11月,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 和知识流程外包(KPO)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合同金额同比分别增长41.4%、34.7%和66.3%。
2013年我国服务贸易增长仍然主要由内需拉动,进口增速高于出口。从外部需求来看,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态势短期内难有明显改观,货物贸易增速下滑将对与其相配套的服务进出口造成压力。尽管美国经济呈现复苏态势,但财政紧缩制约复苏步伐,欧元区复苏动力不足,经济疲弱态势未有根本改变。从服务业发展规律来看,目前服务业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为70%,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服务业比重则达80%左右;服务出口占世界贸易出口的比重为20%,而我国服务出口占对外贸易出口的比重不足9%,存在较大上升空间。随着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服务业对服务贸易发展的支撑作用将持续增强,服务出口竞争力将逐步显现。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一是服务贸易成为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2012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为4706亿美元,同比增长12.3%,占全球服务贸易总额的5.6%,居世界第三位。其中,出口额1904亿美元,同比增长4.6%;进口额2801亿美元,同比增长18.2%;逆差897亿美元,同比增长63.3%。从2013年前11个月的增长态势看,服务贸易增速快于货物贸易近5个百分点。今后一段时间,服务贸易规模有望保持较快增长,增幅将继续高于货物贸易。2015年服务贸易规模将超过6000亿美元,2020年将突破1万亿美元。二是服务贸易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推动力。2006-2012年,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广告宣传、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高附加值服务进出口年均分别增长54.1%、25.4%、22.0%、20.9%和18.3%,均高于同期服务进出口总额年均16.1%的增幅。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服务等高附加值服务贸易的发展,有效提高了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延伸了参与国际分工的价值链条,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全球价值链最新研究结果显示,服务部门贡献了全球出口增值部分的近一半。三是服务贸易成为拉动就业的重要容纳器。服务贸易对拉动就业尤其是大学生就业的贡献十分显著。据测算,2009-2011年,我国服务贸易每年分别带动大学生就业184万人、209万人和211万人。截至2013年11月底,我国仅服务外包行业就吸纳从业人员511.3万人,其中大学(含大专)以上学历344.2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67.3%。服务贸易已经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特别是服务业开放的不断扩大,吸收外资、服务业占的比重越来越高,目前已经占到我国吸收外资总额的51.4%,比制造业高出了12个百分点。这也是下一步的发展趋势,我国吸收外资中服务业将占最大的比重。随着服务业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我国服务业不断发展,服务业吸收外资和对外开放也将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强大的动力。
以上我简要介绍了一下总体情况。接下来请服务贸易司周柳军司长重点介绍一下商务部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工作重点和下一步工作考虑。
周柳军: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商务部在促进服务贸易发展方面所做的工作。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重视和支持下,商务部把握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服务业加速转移的机遇,以实现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为目标,坚持有序推进服务业开放,积极营造有利于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环境,推动我国服务贸易实现快速发展。
服务贸易涉及部门众多、行业管理和贸易促进分属不同部委。商务部充分发挥服务贸易牵头部门作用,加强同行业主管部门的沟通协作,促进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的良性互动,围绕建立健全服务贸易管理机制、出台服务贸易政策措施、搭建服务贸易促进平台、推动重点行业服务出口做了大量工作。
(一)健全服务贸易协调管理机制。2006年,商务部设立服务贸易司,牵头负责全国服务贸易的促进和协调工作。2007年,商务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34个部门建立了服务贸易跨部门联系机制。发布并完善《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制度》,陆续修订了技术进出口管理方面的法规。建立和完善了与国际组织、外国政府的工作联系机制,与欧盟建立了服务贸易工作部门对话机制,与六大国际组织和美、英、日等主要发达国家的政府部门建立了工作联系,与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爱尔兰、印度签署了服务贸易合作备忘录。
(二)出台服务贸易支持政策。《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和《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文件都把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作为重要内容。2011年,商务部会同34个部门制定了《服务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同中国进出口银行联合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服务贸易发展的指导意见》,同中国出口信保公司签署了《支持服务贸易发展全面合作协议》。
(三)拓展服务贸易促进平台。2006年,商务部设立“中国服务贸易指南网”,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市场供求等信息服务。2007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服务贸易协会,服务贸易领域中介组织建设取得突破。2012年,我部会同北京市人民政府举办首届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搭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综合性服务贸易国际展会。2013年举办了首届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易会。此外,近年来还重点参与支持举办了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重庆)高峰会、中国(大连)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中国(香港)国际服务贸易洽谈会等大型展示洽谈会,逐步形成了覆盖面广、重点突出的服务贸易会展格局。
(四)推动重点行业服务出口。在服务外包领域,国务院办公厅先后三次对服务外包相关政策做出批复,商务部会同相关部委从资金支持、税收优惠、金融扶持、人才培训、特殊工时等方面出台了配套政策。在文化出口领域,商务部会同有关部委从财政支持、营业税和所得税优惠、金融扶持等角度,出台了促进文化出口的支持政策。目前已起草完成新一轮促进文化贸易发展的政策措施并上报国务院。在技术进出口领域,相继推出了技术进口和技术出口贴息政策,发挥中央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推动技术贸易又好又快发展。在中医药服务贸易领域,开展了中医药服务贸易重点项目、骨干企业(机构)和重点区域建设工作。
“十二五”是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产业链国际竞争力、全方位参与价值链合作,增加大学生群体就业、打造经济升级版具有重要意义。商务部将全面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抢抓机遇,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扩大服务业开放和提高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相结合,理顺服务贸易管理机制,完善服务贸易政策法规体系,推动我国服务贸易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一)确立服务贸易的战略地位。将服务贸易确立为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积极扩大服务出口,围绕“中国服务、全球共享”这一目标,着力“扩规模、优结构、促平衡”,培育“中国服务”和“中国制造”双轮驱动的外贸发展格局,加快提高中国服务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发展服务贸易提高我国在国际产业链中的价值增值能力,打造对外贸易的升级版。
(二)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以中美投资协定谈判确立的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为基础,通过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先行先试,结合自由贸易区战略的实施,有序扩大服务领域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推动金融、航运、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逐步开放。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利用外资范围,提高服务业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鼓励有实力的服务业企业“走出去”。
(三)加强服务贸易法规建设。依据《外贸法》,加快服务贸易领域的立法进程。注重服务贸易的宏观规划和顶层设计,开展“十三五”规划的研究工作。加强服务贸易工作的部际协调,统筹服务业对外开放,加强宏观指导,协调各部门出口政策、推进便利化和自由化。构建由政府部门、商协会、促进机构和企业组成的服务贸易促进体系。
(四)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要像重视货物贸易一样重视服务贸易发展。完善与服务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制度。搭建服务贸易公共服务平台、贸易促进平台、中小企业融资平台。积极推进服务贸易便利化,加强人员流动、资格互认、行业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国际交流,为专业人才和专业服务“走出去”提供便利。坚决破除阻碍民营企业和跨国投资的“玻璃门”和“弹簧门”。
(五)完善服务贸易政策体系。建立适应服务贸易发展的财政、税费、金融、外汇支持政策。加强对重点服务出口领域的引导,制定《重点服务出口领域指导目录》;争取设立服务贸易发展专项资金;扩大“营改增”行业范围,对符合鼓励条件的“营改增”行业的服务出口实行零税率;创新金融支持政策,针对服务贸易企业特点,开发创新金融产品。健全服务贸易统计体系,完善和创新服务贸易统计方法。建立与服务贸易特点相适应的口岸通关管理模式。
(六)提升我国服务贸易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积极参与世贸组织和其他机构相关国际规则的谈判,加快实现国际规则与我产业发展的协同性。发挥多边谈判“核心成员”作用,加强与金砖国家的沟通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和差别优惠待遇。推动全球服务业行政审批透明化,推动行业技术标准趋同,为服务贸易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
仇光玲: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2013年我国服务业利用外资情况及下一步工作考虑。
2013年1-11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0434家,同比下降9.19%;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55.06亿美元,同比增长5.48%。其中,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继续较快增长。1-11月,服务业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2337家,占同期全国设立外商投资企业的60%,同比增长0.72%;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42.47亿美元,同比增长14.04%,其中电气机械修理业(同比增长259.94%)、文化/娱乐和体育服务业(同比增长80.89%)、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54.82%)增长较快。
改革开放以来,吸引外资以制造业为主的格局已转变为以服务业为主,现代服务业日益成为对外开放的新热点。服务业的比重逐年上升:2011年服务业的占比升至47.62%,首次超过制造业;2012年占比为47.66%,超过制造业3.6个百分点;2013年以来,服务业的占比继续超过制造业,目前这个比重为历史最高水平,是中国入世之初的两倍有余(2001年比重为24%)。
2013年,商务部在稳定外资规模的基础上,不断努力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合理引导外资产业投向。在服务业利用外资方面,我们积极稳妥推动金融、电信、教育、医疗等服务业领域对外开放,在ECFA和CEPA框架下进一步扩大开放了上述领域。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定,发布了关于外商投资融资租赁公司、举办营利性养老机构和残疾人服务机构、出版物市场管理的有关规定。支持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扩大金融服务、航运服务、商贸服务、专业服务、文化服务以及社会服务的开放;配合相关部门制定了前海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准入目录。
2013年以来,中国吸收外资走势相对平稳,并逐渐有所回升,自2月起至11月已连续10个月单月吸收外资保持正增长,全年吸收外资规模仍将保持相对稳定,这得益于中国引进外资的综合优势。
2014年是全面贯彻《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第一年,任务重大,责任重大,使命重大。特别需要提到的是,新一届政府积极推动的各项改革成效开始显现,政府职能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及其他社会经济改革有助于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实体经济、拉动国内有效需求、改善投资环境,并将持续对实体经济带来制度红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放宽投资准入,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对于《决定》要求“有序开放”的,我们将抓住优先需要解决的开放瓶颈,结合行业改革目标,研究制订开放时间表,并力争在若干重要领域的重大问题上先行取得进展。对于《决定》要求放开外资准入限制的服务业领域,要尽快明确这些领域对外开放的核心问题,借鉴试点开放措施的经验,使相关领域外资不仅进得来,更能落得了地,扎得了根,在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下成长得起来。
下一步我们将以“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提升水平”为着力点和出发点,采取一系列吸引外资措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对外开放战略。积极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要求,针对不同行业的实际情况,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的精神,加快推动有关部门对外开放政策的研究拟定和颁布工作。
在各国吸引外资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商务部将研究进一步加大包括现代服务业在内的投资促进力度,规范招商引资活动。在管理体制创新方面,商务部会一如既往地努力提高服务水平,简化外资行政审批,深化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统筹做好顶层设计;继续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公开,营造公开透明的法律环境、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和高效便利的行政环境,切实保护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和知识产权,推动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
顾军:各位新闻界的朋友,我简要从四个方面介绍上海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情况。
上海是在全国商务系统中最早设立服务贸易处、最早提出“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并举”思路、最早成立服务贸易企业集团和行业协会等的省市。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上海服务贸易总体呈现出“基础好、发展快、规模大、门类全”的良好态势。
一是贸易规模大、增长速度快。2010年,上海服务贸易进出口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 2012年又超过了15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20%以上,不仅高于同期上海货物贸易进出口增速,也高于同期全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增速。据上海市商委初步统计,2013年前三季度,上海服务贸易进出口额达到1242.1亿美元,同比增长23.4%。
二是发展门类全、优势领域多。上海在服务贸易所有12个大类中均实现了进出口;其中,在运输、旅游等传统领域,保持总量领先;在咨询、广告宣传、计算机和信息技术、金融保险等高附加值的新兴服务贸易领域,规模也居全国前列。
三是模式创新化、业态多样化。上海已逐步形成以提供解决方案和高端研发业务为主的服务外包发展模式,2013年前十个月实现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金额17.89亿美元,同比增长23.5%。上海还积极鼓励发展大宗商品交易智能服务、移动网络应用方案研发、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平台服务等一系列前沿业态,推动服务贸易向创新化、高端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
在服务贸易快速发展过程中,上海在中央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加强工作研究与实践,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一是创新工作机制。2008年国家商务部和上海市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上海市服务贸易全面发展的合作协议》,形成了紧密的部市合作机制。全市范围内还成立了分管市领导牵头的服务贸易发展联席会议,加强政府各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合力解决服务贸易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瓶颈问题。
二是加强规划引导。上海先后编制了《上海服务贸易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逐步形成“上海服务”品牌,到2020年建成亚太一流的服务贸易中心城市的目标;出台了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期间上海服务贸易的发展目标、重点领域、区域布局和战略举措。
三是聚焦重点突破。设立市级专项资金,优先扶持信息技术、国际物流、文化服务、专业服务、中医药服务等上海有优势的领域加快发展。在推进离岸服务外包发展的基础上,开展技术先进型企业和最佳伙伴银行认定,为企业提供税收减免和融资支持。
四是打造公共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对服务贸易发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上海已初步形成三大公共服务平台,其中文化贸易语言服务平台将突破语言瓶颈加快本土文化企业走出去,中医药服务贸易平台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远程中医会诊和跨境中医服务,服务外包交易促进平台将通过标准化和程序化操作降低外包企业的交易成本。
五是优化贸易环境。服务贸易便利化与货物贸易的便利化同样重要。上海加大先行先试力度,努力为企业提供更为便利的环境。比如在外汇管理,为重点企业提供“外汇业务绿色通道”,并鼓励企业进行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试点;在检验检疫方面,设立“快速检验绿色通道”,简化进口审批手续;在人员出入境方面,出台服务贸易企业外籍高管的签证和居留便利政策;在知识产权等方面,出台了加强服务外包产业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增强全社会的保护意识。
过去的实践经验表明,服务贸易的发展在提升上海服务业水平、加快建设“四个中心”等方面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一是积极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调整。服务贸易既是服务业发展的结果也是服务业发展的动力,两者是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2013年前三季度,上海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1%,占GDP的比重提升到61.6%。在此过程中,上海的工业设计、物流运输、金融保险等生产性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推动了产业的融合和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二是加快推进了贸易的转型升级。贸易服务化是当前国际经贸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受外需低迷、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上海货物贸易增长乏力,但服务贸易增势良好,已成为上海外贸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服务贸易在整体外贸中的比重不断上升,2012年已达到25.8%。服务贸易的发展降低了对能源、原材料的依赖程度,增加了单位出口额的附加值,使上海对外贸易结构逐步由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促进了外贸的转型增效。
三是有效促进了高端人才的聚集。服务贸易作为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对于高端劳动力具有天然的集聚作用。上海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吸纳了大量中高端劳动力,为解决大学生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更重要的是,随着服务贸易新模式、新业态和新领域不断涌现,各类中高端服务贸易人才正加快集聚,为上海的创新转型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下一步,上海将抓住全面深化改革、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等重大机遇,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形成服务贸易综合竞争新优势,进一步增强其对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一是深入分析调研,拓展行业新兴领域。加强统计分析和行业动态研究,梳理和剖析上海城市转型发展相关的服务贸易领域发展的制约因素,在巩固传统领域的基础上,提升教育、专业服务、金融、技术等新兴领域发展水平。
二是围绕自贸试验区,加快培育市场主体。用好自贸试验区的各项制度安排,重点聚焦国家文化贸易基地建设,加快形成文化产品与服务的集聚辐射效应,加快发展生物医药、软件信息、管理咨询和数据处理等新兴服务贸易业务。
三是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做强“上海服务”品牌。实施服务贸易品牌本土化战略,为企业提供品牌推广、信息咨询等服务,建立健全服务贸易品牌保护机制,完善品牌促进配套支持政策,带动“上海服务”品牌输出,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
中国日报记者:中国的服务贸易发展非常快,按比重来说相对于中国的货物贸易还是有很大的潜力。也有人说中国是货物贸易的大国,服务贸易的小国,请问姚主任,您对此有何评价?请您介绍一下关于服务贸易协定最新的进展情况。谢谢。
姚坚: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是密切联系的、国际贸易的两种不同形式。货物贸易是以货物实物的方式存在的,是可以储存的,服务贸易的不同在于它是不可储存性,常常是依附于货物贸易。去年我们国家货物贸易预计超过4万亿美元,达到4.14万亿美元左右,服务贸易只有5200亿美元左右,大概是1/8。应当说我们的货物贸易已经到了全球比较领先地位,份额超过11%,前年还是第二位。服务贸易这几年发展也很快,达到了5.6%全球服务贸易的比重,居第三位。但是我们应当看到,和货物贸易比起来,服务贸易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看竞争力。我们的服务贸易中比重比较大的还是传统服务业,比如旅游、运输,这两项加在一起占到了56%,而新兴的一些服务贸易还在成长的过程中,包括专业服务。二是在货物贸易方面,有较大规模的顺差,而在服务贸易方面逆差规模不小,2013年逆差是1100亿左右。三是比重还偏低。从全球看,服务贸易占国际贸易的比例大概在20%左右,发达国家基本上还高于这个比重,我们只占到9%10%,增长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我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将会在未来的10年、20年之中呈现出齐头并进、相互促进,特别是服务贸易会增加货物贸易的附加值。现在全球正在研究国际贸易新的统计概念,就是以增加值为主要内容的统计概念,服务贸易将在提升一个国家整体的竞争力方面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怎么样促进下一步的服务贸易发展?重点是三条:一是扩大开放。货物贸易发展的过程提示我们,只有开放才能增强服务产业的竞争力。服务业的开放也会伴随着我国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先行先试,并结合自贸区战略的实施,伴随着与有关国家商谈FTA进一步扩大,总之,我们会按照三中全会要求进一步有序开放服务业。二是促进。我国的服务业在全球的竞争力还比较弱,需要有政策的促进和支持。三是继续扩大我国国内消费。内需的增长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潜力和动力。
关于服务贸易协定谈判,去年9月30日,我国正式向TISA谈判参与方通报了中方参加谈判的决定。中方在通报中明确表示,中国将积极地、建设性地平等参与服务贸易协定谈判。这段时间以来,有关的方面表示了积极的态度,欢迎中国方面的参与。我们会继续保持与谈判参与方密切的沟通。
新京报记者:我有两个问题:一是三中全会的《决定》提出要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请问服务贸易在参与培育竞争新优势当中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二是刚才仇光玲司长提到对于《决定》中提到的要有序开放,我们今年会研究制定时间表,请问在这方面有没有什么具体的实施步骤?谢谢。
周柳军:我先回答一下第一个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指出,要“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的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我们认为,服务贸易在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过程中,将会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将扮演积极的角色。具体来讲,大力发展服务贸易能够突破资源和环境的约束,推动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服务贸易的发展将会进一步提升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提高服务业在整个产业中的比重,有利于将过去拼资源、拼环境、消耗大量能源的粗放型的发展方式,转为通过提高人的素质、技术竞争力、综合竞争力来增强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这是一条绿色发展的转型之路,服务贸易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举个例子:原来中国是做一般来料加工、生产制造品,也就是“蓝领加产品”的模式;而近两年来,中国的服务外包发展很快,服务外包是“人脑加电脑”,是高端人才做数据处理、业务流程研发等服务,总的来说是人的素质的竞争,是服务业的竞争,特别是高端服务业的竞争。
发展服务贸易能够支持货物贸易转型升级。刚才姚坚主任向大家介绍了,中国现在是货物贸易大国,出口世界排名第一;在从货物贸易大国向强国的提升过程中,服务贸易扮演的角色尤为重要。举个例子,像运输、金融、保险服务等服务贸易的发展,将为货物贸易总量提升、质量提高、竞争力提升提供有力支撑。同时,研发服务、专业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有利于我国产业向“微笑曲线”两端拓展,提高在国际产业链中的价值增值能力。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现在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高度重视服务贸易发展,中国也要抓住全球产业转移,特别是服务业全球转移的机遇,为服务贸易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使服务贸易在中国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这个过程中,作用发挥得更加充分。总而言之,在培育新优势的过程中,服务贸易的潜力和空间都是巨大的。
仇光玲:回答你的第二个问题。今年商务部将继续推进服务领域的有序开放,主要是有以下几个考虑:一是研究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的有序开放,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商贸物流等领域外资准入的限制。我们要会同国家的行业主管部门修订《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扩大经营性养老和残疾人服务机构、电视购物等无店铺的销售业务的开放。积极地推动文化、新闻出版广电等部门进一步研究文化领域扩大开放的问题。推动落实CEPA经营性培训机构的开放政策,进一步下放服务业外资审批事项。二是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简化外商投资房地产备案,做好动态监管和分析工作。三是优化行政管理的环节,切实减少外商投资的管理,按照内外资一致的原则,推动有关部门改革外商投资审批管理。按照《决定》明确的“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的原则,做好商务部门外资管理改革以及上市登记、外汇管理等环节改革的衔接工作。谢谢。
中央广播电台记者:请问顾军主任,刚才提到上海方面的主要经验是形成了三大公共服务平台,请您具体介绍一下,当初为什么设立这三个平台?在具体的实践中,它是如何操作和发挥作用的?谢谢。
顾军:当时设立这三个平台主要是需求导向。以文化贸易语言服务基地为例,大家知道,中国文化悠久灿烂,改革开放以来的当代文化更是丰富多彩。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让世界认识一个古老而崭新的中国,高水平的语言服务是不可或缺的。但是,语言服务不是简单的语言切换,而是怎样用国外受众能理解的方式来诠释。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和各方面研究沟通,我们发现,文化走出去是大势所趋,中间的语言服务是关键,所以在这样一个有普遍需求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建立文化贸易语言服务平台。
在这三个平台的建设过程中,我们重点关注的是怎样推动某个领域市场体系的形成。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公共服务平台体现的就是配置资源的作用,因为无论哪一个平台,都集聚了大量供需双方的资源信息,同时也会聚了产业链上的专业服务要素,实际是通过平台的整合作用形成某个领域的产业生态。在推动过程中,重点关注三个“化”的发展:一是推动专业化发展。以中医药服务贸易平台为例,大家知道,中医药博大精深,如何将现代的检测技术和博大精深的中医药理论完美结合,是中医药服务贸易平台的一个重要探索方向。平台在这方面做了积极的尝试。二是推动信息化应用。大家可能认为语言服务一定是面对面,但在不远的将来,语言服务可能不需要面对面,我们用手中的智能手机就可以享受到即时、高水准的语言服务,目前文化贸易语言服务平台正在做这面的研究工作。三是推动国际化合作。比如:服务外包交易促进平台正积极与境外同行合作,帮助境外服务外包需求与境内优秀接包企业快速对接。再比如,中医药服务贸易平台加强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合作,拓宽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渠道。当然,三个平台还在摸索过程中,希望媒体朋友继续关注。谢谢。
中央电视台记者:我想问一个关于节日市场的问题。马上春节临近,目前商务部的监测显示节前市场平稳,能不能介绍一下详细的情况?另外我们了解到之前商务部向新疆等地投放了一些中央的储备牛羊肉。除此之外,在稳定价格、保障市场供应方面,咱们还有什么样的举措?谢谢。
姚坚:关于市场的问题,也是服务贸易的一个重要内容。服务业的发展和百姓的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我们部里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这方面的工作内容、机制建设也是很强的,有这方面的功能。春节临近,保障节日市场平稳运行和有效供应,也是商务部当前的工作重点。刚才你讲到关于市场价格的问题,我们有食用农产品的监测报告体系。这个体系的监测反映,节日之前这段时间,市场总体的商品价格是基本稳定的,部分品种价格有所上升。我看了具体的数字,比如2013年12月30日至2014年1月5日的粮食的价格稳中微涨,猪肉的价格有所下降,牛羊肉的价格高位运行,鸡蛋的价格有所上涨,我们监测的18种蔬菜的价格比前一周微涨了2.9%,但是和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0.2%,所以总的判断是市场供应总体平稳,部分品种的价格是有所小幅上涨。
节日因素是非常重要的价格波动的因素。为了保障节日市场的供应稳定和品种的充足,我们主要采取了三个方面的措施:第一,加强市场监测。信息是第一位的,这段时间到春节的工作日期间,我们都会采取节日市场每日的监测制度,监测市场的供应情况和价格的走势。这样能够加强分析和预警,及时发布信息,引导生产、消费、流通,保障市场的供应。第二,做好节日市场的供应工作安排。刚才你讲到储备,此外我们还会加强产区和销区的衔接,我们国家幅员辽阔中欧体育,南方是重要的蔬菜产地,要能够及时联系和产区和销区的市场供应。第三,发挥大企业的作用,保障市场供应。
对于重点商品,要进行有效的市场监测和保障。刚才讲到有关储备牛羊肉的投放。牛羊肉价格偏高,我们向市场进行了储备投放。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进口也是调节国内市场重要的因素,所以这段时间牛羊肉商品的进口到货增长也是比较快的。初步统计,去年12月和今年1、2月牛羊肉进口会增长38%左右,将保证市场平稳运行。我们想通过市场的调节和政府的储备投放,使大家有一个比较好的节日市场供应。
国际商报记者:刚才讲到我国进一步加大对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水平,尤其是上海自由贸易区近期加大了对资信调查、电信增值等方面的对外开放的领域和水平。请问顾军主任,在这方面的开放,对上海发展服务贸易来说有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上海方面又将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应对,以提高上海服务的品牌?谢谢。
顾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是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它的核心是制度创新。在上海自贸区的总体方案中,服务业领域的对外开放是一项重要内容。在国家各个部委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六大领域的23项改革开放的措施大部分已经落地,其他的措施正在通过制定实施细则加快落地过程中。
服务业领域的开放有两个契合:一是契合了国际贸易投资的新趋势。从上海的外资引进情况来看,这两年80%以上是服务业外资。二是契合了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新特征。
服务业领域的开放,一方面将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各类要素自由流动,当然也带来各类主体的快速集聚。要素流动和主体集聚必然带来更加充分的市场竞争,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从而带动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
上海自贸区的核心是制度创新,在贸易投资便利化方面的一些制度安排将有力促进包括商业存在和跨境交付等服务贸易模式在更高起点、更大空间上充分发展,也有利于集聚各类中高端人才,提高本土企业的竞争力,培育中国的服务品牌,也就是培育中国服务贸易的竞争新优势。
在这个过程中,上海将按照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总体部署,有序推动上海自贸区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服务业的开放必然对政府职能转变带来直接而深刻的挑战,特别是从对原来的有形货物监管到对无形服务的管理。自贸区建设不仅关注开放,也关注企业进入后、如何加强事中和事后监管,这将直接推动政府工作职能和工作方式的转变。服务业开放将推动服务贸易快速发展,从政府推动服务贸易的发展角度来说,应当考虑着力点在哪里。刚才,周司长从商务部角度阐述了下一步对服务贸易发展的重点工作考虑,我们将认真学习,结合上海的特点认真研究,推动上海服务贸易的结构优化和水平提升。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我有一个问题请问周司长,刚才在培育商务新优势中介绍了培育服务贸易发展的意义,人脑加电脑的服务外包行业,我重点问一下,2014年商务部对服务外包行业有什么样进一步的推动措施?
周柳军:新的一年我们将会进一步加大对服务外包的支持促进力度。具体来讲,工作措施上有几个方面:一是加强统筹规划,我们要总结这几年来我国发展服务外包的成功经验,摸索规律,抓紧启动和做好 “十三五”期间服务外包发展规划。从产业规模、结构、重点、方向、市场等方面统筹谋划,使新一轮的服务外包发展能够在较高起点上取得新的快速发展。
二是推动政策创新。我们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复函,也就是国办函【2013】33号文,加快国际营销网络的建设,尽快推动出台服务外包领域所得税政策,同时还要把基层在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知识产权保护、信息安全保护等方面的做法,进行总结推广。
三是营造良好环境。编制好每年一度的《中国服务外包发展报告》,指导行业发展。发挥服务外包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开展企业接包能力评估,建立健全企业信用评估体系,规范行业秩序,加强行业自律。健全服务外包人才认证体系,完善初级人才标准,完善与服务外包特点相适应的外汇和通关等贸易便利化措施。
四是强化基础工作,包括开展示范城市的综合评价,完善服务外包产业的统计、监测、理论研究等。
五是开拓国际市场。服务外包,特别是离岸国际外包主要由国际市场的需求决定,所以市场要多元化。市场开拓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在为中国服务外包的人才优势、环境优势、基础优势等感到自信的同时,还要花力气拓展一些潜在的发包国家,开拓潜在市场。在巩固已有市场的同时,要开拓新兴市场,使国际离岸外包的规模更大,质量更好,结构更优,同时做好在岸外包和国内市场的深度开发工作。
以上这些措施要落到实处除了主管部门和企业共同努力外,也离不开新闻媒体的关心、支持,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各位媒体朋友更多关注像服务外包这样的重点服务贸易领域的发展,因为它不仅涉及大学生就业,涉及整个高端服务行业的提升,也涉及在国际上树立中国服务的品牌。这两年各地在发展服务外包过程中已经涌现出一批非常有竞争力的国际化企业,希望大家多多宣传和报道。
法新社记者:关于文化出口领域,刚才周司长提到商务部会同有关部委从财政支持、营业税、所得税优惠、金融扶持等角度出台了促进文化出口的支持政策,我们想问一下具体的力度有多大?有没有去年的数字可以分享?刚才顾主任提到要在上海自贸区重点聚焦国家文化、贸易基地建设,请问贸易基地现在计划的规模会有多大?主要会进行哪些文化产品的交易?有没有具体的计划可以介绍?外资的问题,不知道仇司长有没有获得全年外商投资数据可以给我们提供。谢谢。
周柳军:我简要介绍一下我们在文化贸易方面所做的工作。这几年在中宣部等部门的牵头协调下,商务部从职能出发,发挥促进协调作用,做了一些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了文化贸易工作机制,与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等部门建立了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相关工作部际联系机制,发挥各部门合力,推动文化贸易做大做好。这项机制对于确定年度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确定支持方式、支持方向,引导企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是支持重点企业走出去。从2007年开始,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指导目录》。根据这个指导目录,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两年认定一批国家级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到目前为止,已认定了三批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20112012年度,认定了重点企业485家,重点项目108个。从2008年开始,中央财政对符合条件的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给予了资金支持。2009年以来,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印发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出口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目录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积极利用财政、金融、便利化等综合性促进手段来支持文化贸易企业发展。既有对企业扶持的共性的措施,也有针对文化企业特殊的政策,每个年度认定,认定完之后做重点的支持,特别是一些现在处在培育期的,但又有浓郁的民族文化底蕴和特色的,像山西的剪纸,这两年文化出口增长非常快。我们各地都有类似这样的承载着传统文化底蕴,又与现代的文化载体相结合的、有竞争力的企业和项目中欧体育,得到了支持和帮助。
三是搭建贸易促进平台。2007年以来,商务部积极参与主办深圳文博会等展会。借助京交会平台,举办文化贸易展区和论坛。利用非商业性境外办展资金,组织国内企业参加日本东京电玩展、德国科隆游戏展等,推动文化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利用中国服务贸易指南网,为文化企业搭建出口信息平台。组织各类文化贸易培训班,培养文化贸易人才队伍。
顾军:我做个简单补充。外高桥文化贸易基地是2008年在国家商务部和国家文化部的支持和指导下建立的,目的有两个:1.怎样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使外高桥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出海口。2.怎样促进优秀的外国文化从外高桥登陆中国,实际是中外文化的交融和会聚。外高桥文化贸易基地建立后,在文化贸易开拓方面做了积极探索。比如,文化版权的交易,优秀艺术品的保税仓储和拍卖,优秀文化曲目的境外演出,中国优秀图书的境外出版发行等。从2008年到现在,外高桥文化贸易基地得到了长足进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文化领域的对外开放,将会为文化贸易基地的发展带来强劲助推力:各类文化贸易主体的集聚,将使整个文化贸易市场体系更加完善。此外,本土文化贸易主体“走出去”的渠道也将进一步畅通,这将为中国文化大发展带来正能量。百闻不如一见,我自己曾去过外高桥文化贸易基地三次,每次都受到新的启迪,在此也欢迎各位新闻界朋友到外高桥文化贸易基地去看看。谢谢。